- 别对“炮友”动真情 人气:1980
- 无性婚姻多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人气:1527
- 妻子学历高 婚姻更加稳定吗 人气:1453
- 如何告别欺骗你感情的前男友 人气:1401
- 婚姻夫妻理财需要互补 人气:1354
- 美国,是中国同志的乐土吗? 人气:1323
- 如何办理协议离婚 人气:1313
- 恋爱中你更应该这么做 人气:1281
- 向同志权利和自由的争取者致敬 人气:1276
- 孩子或成婚姻“第三者” 人气:1246
- 中国对同性恋态度转变历程 人气:1241
- 我们这一代人眼里的同志话题 人气:1240
发布时间:2016-04-20 13:00
分类:形婚资讯
-
中国对同性恋态度转变历程
阅览次数: 次
-
中国对同性恋宽容度逐渐扩大,不能否认的是,中国的同性恋权利保护却显得格外艰难,有关同性恋者权利保护尚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,法律上的探讨也不多见。然而,这些都在悄然改变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同性恋经历了“非刑事化——非病理化——逐渐人性化”的过程。社会宽容度越来越高,同性恋歧视的“冰山”开始融化。1957年中国的有关司法解释还明确规定同性恋构成流氓罪。1989年,公安部曾以批复的形式指出对同性恋问题在法律无明文规定情况下,原则上可不予受理,也不宜以流氓行为给予治安处罚。1997年,新刑法删除了过去被用于惩处某些同性性行为的“流氓罪”,被认为是中国同性恋非刑事化的重要标志。2001年4月,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》把“同性恋”从精神病名单中删除,实现了同性恋非病理化。而此前,同性恋被归类为性变态。2005年7月中国官方首次向世界公布有关男性同性恋人数的数据,意味着政府对同性恋群体的确认。2005年,复旦大学为本科生开设有关同性恋的公共课,这全国高校中是史无前例的。这是大学教育对长期被忽视的社会群体的一种“反歧视呼吁”,更是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呼吁。但是,社会的宽容度毕竟不够。2005年,第一届北京同性恋文化节可谓中国首次同性恋最引人注目的活动,但几经周折,最终夭折。2011年6月26日,著名演员吕丽萍在其微博上转发一篇炮轰同性恋的文章,引发诸多名人的批评谩骂,央视新闻频道也批评了她的这一言论,并称名人应该反思自己的公开言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。
上一篇:同性婚姻在圣诞老人的故乡合法化
下一篇:“腐女”走在情色边缘的两性诉求
- 7种人甘愿妻子红杏出墙 11-28
- 是要性自尊还是要性快感 09-22
- 女人不喜欢的约会场所有哪些 09-06
- 中国对同性恋态度转变历程 04-20
- 同性婚姻在圣诞老人的故乡合法化 04-14
- 为事业当小三值得么? 11-12
- 情场高手大爆约会秘籍 09-15
- 孩子或成婚姻“第三者” 07-10
- 我们这一代人眼里的同志话题 04-24
- 向同志权利和自由的争取者致敬 04-16